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切实发挥社会实践在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作用,让青年学子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江西传媒职业学院团组织积极组织实践团队于6月至8月底组织开展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围绕寻访非遗根脉、开展志愿服务、学习红色文化、乡村振兴调研、防溺水宣传和关爱留守儿童等方面展开。
探寻文化基因,寻访非遗根脉
今年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各实践队队员深入乡村,探寻非遗之美,领略匠心风采,寻访非遗根脉,助力乡村振兴。江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着众多非遗项目。随着国家大力发展乡村振兴产业,各地纷纷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经济品牌,如何发挥专业优势充分挖掘非遗文化经济价值,是每位实践队队员思索的问题。
江西传媒职业学院出版印刷系“印匠之光”实践队前往婺源县江湾镇青少年社会实践点开展活动,前往荷田村徽派古村落聚集区,在这里队员们参观了具有徽派特色的方金喜宅,切实感受了婺源特色的国家级非遗文化——“三雕文化”,在雕刻艺术传承人方炎保老师的讲授下,大家亲身感受了歙砚的制作工艺,近距离感受传统印刷技术,体验到中国非遗雕刻印章的极致魅力,作为出版印刷专业的学生,大家积极分享自己的所感所想感叹,立志做好传统印刷文化的接棒人,争当非遗传承的积极传播者、模范引领者和生动实践者。
传媒影视系团总支三下乡社会实践队知行合一队赴抚州市南城县汾水村开展“三下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活动,大家被汾水村的祠堂庙宇的设计,尤其是潘氏家庙为代表的庙宇建筑风格深深吸引,纷纷表示要加强非遗宣传,传颂非遗故事,鼓励更多高校大学生积极参与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培育壮大非遗传承人队伍,扩大非遗效应。
信息管理系团总支暑期“三下乡”实践团来在抚州市临川区嵩湖乡下聂村当地十分有名的瓷窑---白浒窑进行实景教育学习,在这里队员们和与相关负责人共探非遗创新传承之道,如何将烧陶与文化公益、艺术美育、环保智造、娱乐休闲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有效赋能,打造具功能型的艺术乡村,信息管理系的队员们想积极发挥摄影摄影、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的特色专业特长,设计出大学生创新创业方案。
寻访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各实践队主动联系实践点,充分挖掘当地的红色资源,积极参加当地党员的党员学习教育相关报告、讲座,倾听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在主题教育中的总结和体会,访谈农村老党员、老战士,聆听他们心中的红色故事和感人事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队员们一次次接受着中国共产党伟大思想洗礼,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认识更全面,学得更深,悟得更透。
艺术设计系团总支三下乡社会实践队--青春耕耘队,前往瑞昌市九朵芙蓉烈士陵园开展了红色走读教育实践活动,在四周青松翠柏的抗日烈士陵园,实践队全体队员们诵读祭文,瞻仰碑文,清扫墓碑,为抗日英雄献上鲜花、鞠躬致哀,缅怀为伟大的抗日事业奉献生命的烈士们,寄托对先烈们的无限敬意和绵绵哀思。此外,艺术设计系实践队和传媒影视系实践队队员们还开展了寻访老党员活动,团员和老党员们在一起共谈变化、话发展、忆初心,将红色精神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从党史学习中弘扬革命文化,赓续红色血脉。
奉献青春力量,志愿服务暖人心
“三下乡”实践队员主动投身乡村振兴的实践,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到为民服务的实践中,积极开展敬老爱老、生态环保、课业辅导、社区服务等一系列志愿活动,履行青年学子使命担当,助力乡村振兴。
艺术设计系和传媒影视系团总支“三下乡”实践队队员在经验丰富的村民带领下,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当地常见农作物,学习其种植管理方法,开展农事帮扶,“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这一次跟随经验丰富的农民在田地中学习劳动,是实践队队员难忘的“第二课堂”,让队员们有机会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积累农业劳作经验;为进一步加强防溺水安全宣传工作,保障生命安全,预防溺水事故发生,出版印刷系“印匠之光”在当地留守儿童之家,开展了“暑期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题宣讲活动。
深入企业调研,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电子商务专业是信息管理系的王牌专业,信息管理系团总支实践队借助专业优势,利用“互联网+农产品”的模式,帮助当地农产品种植户建立线上销售渠道,提高知名度,同时也向外界展示当地丰富的农产品,带农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经过前期资料查阅,了解到实践点嵩湖乡有两处农作物产业基地,一个是中药园,一个是丝瓜络种植基地,实践队来到两处产业基地进行一场“独家宣传”,“大家好,欢迎来到信管助农直播间,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来自江西抚州的丝瓜络,表皮翠绿,果肉紧实......”,助农直播点燃乡村振兴“信”引擎,实践队员摇身一变成为主播,聚焦消费者关心的农产品问题,并耐心解答。实践队员们不仅“亲自上阵”进行直播带货,还细心教当地的农户们如何运用“互联网+农产品”,给农户们开通一条新的销售渠道。
艺术设计系实践队参观了实践点码头镇的乡村振兴展馆。该展示馆汇集了全镇多种本地名特农优产品,其中包括当地出名的山药、鱼干、菜籽油、大米等系列产品,每类农产品都经过精挑细选,高端包装并附有质检报告和食品安全许可证,是真正适合大众的绿色食品,为畅通农产品供应、需求信息,帮助辖区农户、新型经营主体解决农产品滞销、卖难问题,助力全镇产业振兴提供了平台。如何积极开拓线上渠道,树立品牌意识,以数字化技术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成为了实践队员实践调研的主要方向。
各实践团队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增强了对社会的了解,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在社会实践中对自我的优势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实践结束后各团队形成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进一步增强了“家国情怀”,对伟大祖国、民族文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加认同。同时通过寻访老党员,开展志愿服务,进企业进村户调研等丰富的实践项目切实增加了自身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传播和沟通技能,有效地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各实践队员作为来自江西传媒职业学院优秀学子代表,在实践过程中团结互助,积极作为,充分展示了江传的教育教学成果和学院的特色风采。